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王梦君报道)长期以来,病床紧张、跨科周转缓慢,一直是患者住院就医时面临的突出难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近日,木垒县人民医院大胆革新,打破传统科室壁垒,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真正实现患者“入院即住院、救治零延迟”。
3月12日,笔者来到木垒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94岁的心衰患者刘淑香正安静地休养,气色良好。回想起一周前母亲发病时的情景,刘淑香的儿子刘建新仍心有余悸。当时,刘淑香突发呼吸困难、心率飙升,家人紧急将她送往木垒县人民医院。然而,入院时呼吸科床位已满,按照以往的流程,刘淑香需要排队等待,直到呼吸科有空床才能转入。但这次,医院启用“全院一张床”模式,迅速为她协调到其他科室的空床,让老人第一时间办理了住院手续,接受治疗。“我妈发病时情况危急,到医院后,护士迅速安排床位,让我妈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病情很快稳定下来了。要是还像以前一样排队等床位,后果不堪设想。”刘建新感慨地说。
在同一楼层的另一病房,47岁的李新法因神经血管性头痛入院治疗。入院当天,李新法同样面临床位紧张的难题。“刚入院时没病床,本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医生和护士很快就帮我安排好了。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现在我的病好多了。”李新法对这次的就医经历十分满意。
那么,究竟什么是“全院一张床”模式呢?据了解,“全院一张床”模式打破了传统科室床位的限制,患者可以依据全院的空余床位情况,灵活安排住院科室,医生则“跟着患者跑”。各科室的床位成为共享资源,医院按照学科相近、位置相邻、避免交叉感染的原则进行调配。例如,内科系统的科室之间,外科系统的科室之间,在床位调配时优先考虑这些因素。同时,为保障患者在转科时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木垒县人民医院强化了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医院建立了专门的床位协调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全院床位的实时监控与调配,确保每个需要住院的患者都能及时找到床位。此外,医院还定期组织多学科会诊,针对转科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因转科导致治疗延误。
木垒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潘多明介绍,推行“全院一张床”模式后,打破了传统科室床位的局限,实现了床位资源的统一调配。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床位的使用效率,让原本闲置在部分科室的床位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潘多明还表示,后续医院将持续完善这一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床位调配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