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中国昌吉网讯(实习生 马军 通讯员 马晓蕊)
近日,一位高颜值孤独症男孩吹奏口风琴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这个21岁的大男孩,干净的脸庞、清澈的眼神,打动了无数网友,大家在被他吸引的同时,也纷纷感叹其父母对孩子的悉心照料。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这样一类孩子,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遵守规则,做的事情无法被人理解,并且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而无法自拔。其实,这些孩子患有同一种疾病——孤独症。
那么,到底什么是孤独症?应该怎样治疗孤独症患儿,让他们不再“孤独”呢?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为此,记者采访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鸿雁,让她带我们一起了解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球范围内约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名可能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在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公众认知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许多患儿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科学干预。
赵鸿雁表示:“孤独症并非‘性格孤僻’,而是一种需要长期干预的发育障碍。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社会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般来说,孤独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冷漠型、被动型以及怪异型。其中,冷漠型是指孤独症患儿与他人的社交存在障碍,除了需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外,其他任何社交邀请都不会被回应,也不会主动发起社交;被动型是指孤独症患儿会回应别人发起的社交,但是从不主动发起社交;怪异型是指孤独症患儿在社交开始时期表现正常,能够回应他人发起的社交,也能够主动发起社交,但是其表现较为特殊。
赵鸿雁介绍,孤独症通常在儿童3岁前出现明显症状,但部分患儿在1岁左右就可能表现出异常。
孤独症患儿有什么表现?
孤独症患儿的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社交能力表现和行为表现。
社交能力表现。在社交方面,孤独症患儿具有一些特殊表现。第一,孤独症患儿像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样,与朋友之间缺乏热爱关系,与家人之间也缺乏依恋关系,并且无法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巧。第二,孤独症患儿的社交姿势、面部表情以及目光对视等方面会明显存在障碍。第三,孤独症患儿经常会重复性地说话,比如重复电视上播放的广告语,或者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等,但这些话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第四,孤独症患儿无法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关系,也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社交关系。
行为表现。在行为方面,孤独症患儿也具有一些特殊表现。第一,孤独症患儿通常在已经稳定的常规或习惯中拒绝改变,比如拒绝改变社交方式、拒绝改变学习习惯等。第二,孤独症患儿的兴趣表现较为狭窄,不会像同龄儿童一样对很多事物产生兴趣,而是只对某种物品或事物非常迷恋。第三,孤独症患儿还会存在许多异常行为,包括仪式性行为、重复性行为、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多动行为等,并且其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
孤独症患儿是否不讲话?
很多人都认为孤独症患儿是不讲话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孤独症患儿具有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前面提到,孤独症患儿会不断重复某些语言,证明孤独症患儿的语言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能够标准发音、连读。但是,由于疾病的影响,孤独症患儿可能并不知道这些语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或者说无法使用正确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其“孤独”体现在缺乏沟通能力方面。
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信号?
国际公认的“黄金干预期”为2—6岁,家长可通过以下标志预警(按年龄划分)。
12个月:对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用手指物或挥手告别。
18个月:不玩“假装游戏”(如给娃娃喂饭)、语言发育明显落后。
24个月:无法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短语、对同龄儿童完全无兴趣
任何年龄的警示信号:原本掌握的技能(如语言)突然倒退、对疼痛异常迟钝或对特定声音/纹理过度敏感。
孤独症怎样治疗?
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治疗主要以干预训练为主,并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孤独症。干预训练的原则为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应当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异常表现,并及时带领孩子前往医院,尽早诊断孤独症并开始实施治疗。孤独症的治疗需要秉承着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包括社会适应训练、生活自理训练、智力训练、防止疾病训练、促进身体发育训练等。孤独症患儿的差异化较为明显,因此要求治疗更具个性化,需要根据孤独症患儿的具体表现来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式,包括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结构化教育、替代性沟通、扩大性沟通等。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需要多方同时参与,包括家长、教师和医生,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促使患儿回归正常生活。
关爱孤独症患儿
赵鸿雁呼吁,不要对孤独症患儿有所偏见,要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疾病,以平常心和爱心对待孤独症患儿,对患儿多加包容。比如,如果在医院遇到了孤独症患儿,患儿还主动向自己打招呼,你可以向其微笑点头回应,不要对患儿存在偏见;如果患儿提出了一些不合适的要求,或者做出了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不要迁怒于患儿,可以选择理解,其实理解对孤独症患儿也是接受和包容的一种形式。
作为孤独症患儿的家长或者教师,同样需要正确认知这种疾病,积极了解孤独症的相关知识,并配合完成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和训练。最后,无论是陌生人、教师、医生还是患儿同学的家长,都需要做到关爱孤独症患儿,不要对患儿有负面评论,也不要过于在意其他人的评论。
理解和关爱是帮助孤独症患儿融入社会和发展的关键,提供支持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帮助孤独症患儿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自信心,缓解孤独感。